油菜新品种油777在什么时期使用生长调节剂防倒伏效果最佳?
所属分类: 行业资讯
发布时间: 2025-06-13
概要: 油菜新品种油 777 使用生长调节剂防倒伏的效果与植株生长阶段密切相关,需根据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精准把握用药时机,以达到 “控旺促壮、降低重心” 的最佳效果。
油菜新品种油 777 使用生长调节剂防倒伏的效果与植株生长阶段密切相关,需根据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精准把握用药时机,以达到 “控旺促壮、降低重心” 的最佳效果。以下是分阶段的关键施用时期及技术要点:
一、苗期(5-6 叶期):基部节间控旺
1. 适用场景
直播田密度较高(>1.5 万株 / 亩)、水肥充足时,植株易出现高脚苗(茎基部细长);或移栽苗因缓苗时间长、苗龄过大(>7 叶)导致基部节间过度伸长。
2. 最佳时期
直播油菜 5-6 叶期,或移栽苗缓苗后(移栽后 7-10 天),此时植株基部节间尚未完全木质化,调控后可缩短基部 1-2 节间长度(缩短 20%-30%),使茎秆变粗(直径增加 1-2 毫米),奠定抗倒基础。
3. 药剂与用量
15%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:每亩 50-60 克,兑水 30 公斤均匀喷施心叶,避免全株过量喷施导致生长停滞。
二、蕾薹期(薹高 10-15 厘米):中部茎秆强韧化
1. 适用场景
油 777 进入蕾薹期后,茎秆快速伸长(日生长量 2-3 厘米),若氮肥过量或温度偏高,易出现薹茎细长、抗折力差的问题,此阶段调控可抑制薹茎过度拔高,增加机械组织厚度。
2. 最佳时期
当主茎薹高 10-15 厘米(约 3 月上旬,长江流域秋播区),此时正是茎秆细胞伸长与木质化的关键期,用药后可使薹茎节间缩短 15%-20%,茎粗增加 10%-15%,植株重心降低 5-10 厘米。
3. 药剂与用量
5%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:每亩 40-50 克,兑水 40 公斤重点喷施薹茎中上部,兼顾叶片;或选用 30% 胺鲜・乙烯利水剂(每亩 20-30 毫升),可同时增强茎秆韧性和抗逆性。
三、初花期(全田 5% 开花):辅助控旺防后期倒伏
1. 适用场景
若前期调控不足,初花期植株株高已超过 1.8 米(油 777 常规株高 1.5-2.2 米),或遇连续阴雨、大风预报时,可通过后期辅助调控减少倒伏风险。
2. 最佳时期
全田 5%-10% 植株开花时,此时茎秆伸长接近尾声,但皮层仍在增厚,用药可抑制顶端优势,避免 “头重脚轻”。
3. 药剂与用量
0.136% 赤・吲乙・芸苔可湿性粉剂(碧护):每亩 1-2 克,兑水 30 公斤喷施,兼具控旺和促结实作用,避免单用多效唑影响开花结实;若旺长严重,可搭配 0.2% 磷酸二氢钾一起喷施,增强茎秆硬度。
四、不同区域与种植方式的时机调整
场景 | 调整要点 |
---|---|
高纬度春播区 | 生长期短、温度回升快,需将苗期调控提前至 4-5 叶期,蕾薹期调控在薹高 5-10 厘米时,避免错过茎秆发育关键期。 |
机械化种植田 | 机械播种密度均匀,可侧重蕾薹期调控(薹高 10 厘米),选用烯效唑 + 钾肥(每亩 5 公斤硫酸钾)组合,兼顾抗倒与增产。 |
旺长田块 | 若苗期未控旺且植株已出现徒长(叶片薄、茎秆发白),可在蕾薹期提前至薹高 5-8 厘米时喷施烯效唑(每亩 50 克),并配合中耕断根控制根系吸氮。 |
免耕直播田 | 因根系较浅,需在苗期(5 叶期)和蕾薹期(10 厘米)各喷一次多效唑(剂量减半),增强根系锚固能力和茎秆韧性。 |
五、注意事项:规避调控风险
看苗用药:长势弱、叶片发黄的田块减少或不用生长抑制剂,可通过增施磷钾肥(每亩 10 公斤过磷酸钙)增强抗倒性。
避开极端天气:用药时温度需在 10-25℃,避免高温(>30℃)导致药害(叶片皱缩)或低温(<5℃)药效不明显;喷药后 6 小时内遇雨需补喷,剂量减半。
药剂搭配禁忌:多效唑与碱性农药(如石硫合剂)不可混用,烯效唑可与大多数杀菌剂、杀虫剂(如吡虫啉、氯氰菊酯)混用,但需现配现用。
总结
油 777 防倒伏的生长调节剂最佳施用时期为苗期(5-6 叶)和蕾薹期(薹高 10-15 厘米),前者控基部节间,后者控中部茎秆,形成 “下粗上壮” 的株型;初花期可根据旺长情况辅助调控,但需兼顾结实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品种特性(如株高、分枝习性)、气候条件(风雨频率)和田间长势灵活调整,以 “少量多次、精准控旺” 为原则,将株高控制在 1.8-2.2 米(抗倒安全范围),同时保证产量不受影响。
关键词: 油菜新品种油777在什么时期使用生长调节剂防倒伏效果最佳?
相关资讯
公司资讯
下一条: 种植油菜新品种油777如何防止倒伏?